仅仅短短2年时间,穿戴热已经席卷了全球,波及整个消费电子行业,无论是Apple,Google,三星这样的行业巨头,还是Pepple,Jawbone这样的创业公司,都对穿戴产品寄予厚望,钟爱有加。很多公司认为,穿戴产品将开辟一个全新的产品品类,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市场商机,并将极大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尽管穿戴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销售规模还十分有限,我们已经看到数以百计的穿戴产品,它们设计精良,创意无限;其中也不乏一炮而红,进而取得商业成功的初创企业,如GoPro,Pebble,Fitbit。而这些市面上不一而足的穿戴设备,从手环戒指到智能手表眼镜,90%以上都是采用的ARM CPU处理器技术,这源于ARM处理器技术的超低功耗表现和20年来成功打造的一个规模极为庞大共赢的软硬件生态系统。
国外的穿戴风在去年瞬间就刮到了国内市场,成千上万的公司在涉足开发穿戴产品。但现实显然不如预期美好,穿戴产品的高技术门槛和需求定义的高难度造成目前鲜有大批量销售产品的现状。可以说,小米手环的上市,大幅压低了行业公司利润的同时,也搅热了手环市场,推动了手环的初步放量。小米手环的低价,超长使用时长,物理ID的定位似乎找到了一个手环的正确突围方向。当然,手环的差异化空间巨大,安全定位手环,基于手环的健康服务,信息通知等等,不同功能定位的手环都将找到其一定的市场空间。
智能手表市场略显乏味,我们还没有看到单品销量较大,被市场普遍认可的产品。MCU与Android手表都有其不少支持者,但因Google Androidwear的强大影响力,国内目前似乎开发Android手表的略多一些。因为Androidwear在国内的操作体验较差,国内公司的做法是基于Android自行定制开发一套针对智能手表的Android软件方案。我们相信,Apple Watch明年初的上市将大大推热智能手表概念,并大幅提升智能手表的销售规模!
智能眼镜和虚拟现实头盔作为技术难度更高,市场相对较小的品类,国内也有多家公司在涉足开发,这充分说明中国的创新能力,高端技术人才已逐渐与欧美发达国家接轨。相信过不多久,价格亲民,品质体验颇佳的眼镜头盔类产品就会出现在国内市场上。
前文提到,穿戴市场尚处于初期阶段,消费者对穿戴产品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开发者发现,要找到消费者的痛点,开发出一款市场受欢迎的穿戴产品难度及其之高。 我们认为,一款好的穿戴产品要具备“好看,好用,省心”三个特质,与之对应,“时尚/个性化, 界面/用户体验,功耗/体积” 三方面是穿戴产品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阻碍目前穿戴产品上量的关键挑战,他们相互掣肘,相互影响。例如,主芯片和屏幕的功耗太高,而电池技术也很难突破,这造成用户的使用时长过短,影响用户体验,也制约了功能和用户界面的开发升级,很多公司放弃基带通讯,WiFi功能主要就是考虑到功耗因素。
全球多家公司已经发布了Androidwear智能手表,且都基于ARM Cortex-A7或A8处理器技术。它们的外观设计精湛,尤其是Moto 360,圆形表盘,金属外框,质感一流。高规格的硬件加上OLED屏幕保证了界面的显示效果和操作的流畅顺滑。Google Now的使用体验也很不错,通过语音即可快速获得你想要的信息和完成某个操作。个人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除了应用偏少外,主要还是使用时长太短和体积偏大。相信Google和它的合作伙伴未来将把降低功耗和缩小体积作为Androidwear及其芯片优化的最重要部分之一。期待Androidwear给我们带来惊喜!
尽管Androidwear 智能手表来势汹汹(Apple Watch采用何种CPU处理器,我们还不得而知),众多厂商(例如Pebble)还是认为它功耗太高,也许MCU才是智能手表的方向,它功耗低,成本低,体积小,界面呈现效果和操作体验也基本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除了性能不及Android手表,操作系统及应用生态碎片化是MCU智能手表面临的一大挑战。当然,Android和MCU形态的智能手表在可见的未来将长期共存,满足不同需求喜好的消费者,这也是穿戴产品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体现。